良略ing
切换模式
收藏列表
放到桌面
工具搜索
用户登陆

《论语》雍也篇原文: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篇译文:

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从政当官。”

冉雍向孔子询问子桑伯子这个人,孔子说:“还可以,他做事简单。”冉雍说:“内心严肃认真,行事简约,用来治理百姓,不也是好吗?如果内心简单,行事也简单,那岂不是太简略了吗?”孔子说:“冉雍的话说得对。”

鲁哀公问:“你的学生中谁最好学?”孔子回答:“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好学,从不迁怒于人,也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可惜他年纪轻轻就去世了。现在没有这样的人了,我还没见过像他那样好学的。”

子华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粮食。孔子说:“给她一釜。”冉求请求增加,孔子说:“再给她一庾。”但冉求给了五秉。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肥马驾的车,穿着轻暖的皮袍。我听说,君子救济急需的人,而不是接济富人。”

原思在孔子家做管家,孔子给他九百斗粮食,原思推辞。孔子说:“不要推辞,分给你的邻里乡亲吧!”

孔子对仲弓说:“犁牛生下的牛犊毛色赤红,角也长得整齐,即使不想用它来祭祀,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

孔子说:“颜回啊,他的心三个月都不会背离仁德,其他人则只是偶尔能保持几天罢了。”

季康子问:“可以让子路从政吗?”孔子说:“子路处事果断,从政有什么困难呢?”又问:“可以让子贡从政吗?”孔子说:“子贡通达事理,从政有什么困难呢?”再问:“可以让冉求从政吗?”孔子说:“冉求多才多艺,从政有什么困难呢?”

季氏派闵子骞去做费地的长官,闵子骞说:“好好替我推辞吧。如果再来找我,我一定逃到汶水以北去了。”

伯牛病重,孔子去探望,从窗户握着他的手,说:“失去这个人啊,是命里注定的吧!这样的人竟得了这种病!这样的人竟得了这种病!”

孔子说:“颜回真是贤德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里,别人都受不了那样的忧愁,他却从不改变自己的乐趣。颜回真是贤德啊!”

冉求说:“不是我不喜欢老师的学说,是我的能力不够。”孔子说:“能力不足的人,走到半路才会停下来。现在你是自己给自己划了界限。”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式的学者,不要做小人式的学者。”

子游做武城的长官,孔子问他:“你在那里找到什么人才了吗?”子游说:“有个叫澹台灭明的人,走路不抄近道,如果不是公事,从不来我的住所。”

孔子说:“孟之反不夸耀自己,撤退时殿后,快进城门时,用鞭子抽打自己的马说:‘不是我敢殿后,是马跑不快。’”

孔子说:“如果没有祝鮀那样的口才,却只有宋朝那样的美貌,在今天的社会里就难以免于祸害了。”

孔子说:“谁能够走出屋子不经过门呢?为什么没有人走这条正道呢?”

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虚浮。文采和质朴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

孔子说:“人能生存是因为正直,而不正直的人能生存,只是侥幸免于灾祸罢了。”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孔子说:“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中等以下才智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

樊迟问什么是智慧,孔子说:“致力于百姓应该遵循的道义,尊敬鬼神但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慧了。”又问什么是仁,孔子说:“仁人先付出艰苦的努力,然后收获,这可以称为仁了。”

孔子说:“聪明人喜欢水,仁人喜欢山。聪明人活泼,仁人沉静。聪明人快乐,仁人长寿。”

孔子说:“齐国一变可以变得像鲁国,鲁国一变可以回到正道。”

孔子说:“觚不像个觚,这还是觚吗!这还是觚吗!”

宰我问:“如果告诉一个仁人‘井里有个仁人’,他会跟着跳下去吗?”孔子说:“为什么要这样呢?君子可以前去救助,但不能陷害他;可以欺骗他,但不能愚弄他。”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献,再用礼来约束自己,也就不会离经叛道了。”

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如果我做得不对,就让上天厌弃我!让上天厌弃我!”

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德行,是最高境界的啊!人们缺乏这种德行已经很久了。”

子贡说:“如果有人能广泛地施恩于百姓,又能救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称为仁人吗?”孔子说:“这哪里只是仁人,一定是圣人了!尧、舜恐怕都难以做到!至于仁人,就是自己想要站得住,也帮助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也帮助别人通达。能够从近处取譬,这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返回目录
关于《论语》介绍:

1、《论语》成书于战国前期,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正值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诸侯争霸,思想活跃,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致力于传播他的教育思想和伦理观念,主张通过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来治理国家、安定社会。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在孔子去世后,将他的言论、行为及其与弟子的对话记录下来,整理成书,这就是《论语》。

3、《论语》全书共20篇,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内容涉及政治、伦理、教育、哲学、立身处世等多个领域。其语言简练,寓意深远,通过日常对话和具体事例传递哲理。

4、《论语》的编纂具有以下特点:

(1)、语录体为主:通过简短的对话和语录传递思想,语言通俗易懂,但寓意深刻。

(2)、情景对答: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日常对话,结合具体情境展现思想内核。

(3)、碎片化结构:缺乏严密逻辑架构,但通过具体事例展现思想,使读者在阅读中领悟哲理。

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