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略ing
切换模式
收藏列表
放到桌面
工具搜索
用户登陆

《论语》公冶长篇原文: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论语》公冶长篇译文:

孔子评价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即使他现在身陷牢狱,但这并非是他的过错!”于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孔子评价南容说:“国家政治清明时,他的才能不会被埋没;国家政治黑暗时,他也能免于刑罚和杀戮。”于是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孔子评价子贱说:“这是个君子啊!如果鲁国没有君子,他这些品德是从哪里学来的呢?”

子贡问孔子:“我怎么样?”孔子说:“你是个有用的器具。”子贡问:“是什么器具?”孔子说:“是宗庙里的瑚琏(贵重的礼器)。”

有人评价冉雍说:“冉雍有仁德但不会巧言善辩。”孔子说:“为什么要会巧言善辩呢?用伶牙俐齿去反驳别人,常常被人讨厌。我虽然不知道他是否真达到仁的境界,但巧言善辩有什么用呢?”

孔子让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回答说:“我对做官这件事还没有足够的信心。”孔子听了很高兴。

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乘着木筏子到海上去,能跟随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说:“仲由啊,他勇敢超过了我,但做事不知选择合适的材料,这就不行了。”

孟武伯问孔子:“子路有仁德吗?”孔子说:“我不知道。”孟武伯又问,孔子说:“仲由啊,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可以让他管理军政事务,但我不知道他是否有仁德。”孟武伯又问:“冉求怎么样?”孔子说:“冉求可以在拥有千户人家的城镇或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封地里当总管,但我不知道他是否有仁德。”孟武伯又问:“公西赤怎么样?”孔子说:“公西赤可以穿着礼服,站在朝廷上,接待外宾,办理外交,但我不知道他是否有仁德。”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相比,谁更好一些?”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是不如他呀,我同意你的看法,是不如他。”

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用秽土砌的墙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可责备的呢?”孔子又说:“以前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在宰予这里,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孔子说:“我还没有见过刚强不屈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怎么样?”孔子说:“申枨欲望太多,怎么能刚强呢?”

子贡说:“我不愿意别人强加于我的事,我也不愿意强加于别人。”孔子说:“赐啊,这不是你所能做到的。”

子贡说:“老师的学说和学问,我们可以听到;但老师关于仁德和天道的言论,我们很少能听到。”孔子说:“老师的外在言行是可以听到的,但关于仁德和天道的深刻道理,是很难听到的。”

子路听到一件道理,还没有能够实行,唯恐又听到新的道理。

子贡问孔子:“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明敏捷又爱好学习,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孔子评价子产说:“他有君子的四种品德:自己行为谦恭,侍奉国君恭敬,教养百姓有恩惠,役使百姓合乎道义。”

孔子说:“晏平仲善于与人交往,时间越久,别人越尊敬他。”

孔子说:“臧文仲养大乌龟,把房子装饰得像宗庙一样,他怎么能算是有智慧呢?”

子张问孔子:“令尹子文三次做令尹,没有显出高兴的样子,三次被免职,没有显出怨恨的神色,每次离职时,必定把自己施政的经验告诉新任令尹,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算得上忠了。”子张问:“算得上仁了吗?”孔子说:“不知道,怎么能算仁呢?”子张又问:“崔子弑杀齐君,陈文子有四十匹马,他舍弃不要离开了齐国,到了另一个国家,说:‘这里的当政者还和我们的崔子一样。’又离开了。到了另一个国家,又说:‘这里的当政者还和我们的崔子一样。’又离开了,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算得上清高了。”子张问:“算得上仁了吗?”孔子说:“不知道,怎么能算仁呢?”

季文子做事总要思考多次才行动,孔子听说了,说:“思考两次就可以了。”

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国家政治清明时,他就聪明;国家政治黑暗时,他就装傻。他的聪明是别人可以赶得上的,他的装傻是别人赶不上的。”

孔子在陈国时说:“回去吧!回去吧!我们家乡的孩子们志向远大但行为粗疏,虽然表面上很有成就,但不知道如何约束自己。”

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过去的仇怨,所以别人很少怨恨他们。”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直率?有人向他讨醋,他到邻居那里讨来给了那人。”

孔子说:“花言巧语、伪善的面孔、过分恭敬,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怨恨藏在心里,表面上却和那个人交朋友,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颜渊和子路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为什么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们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宣扬自己的功劳。”子路说:“希望听听老师的志向。”孔子说:“愿意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信任我,让年少的得到关怀。”

孔子说:“完了!我还没有见过能认识到自己过错而内心自我责备的人。”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这样好学罢了。”

返回目录
关于《论语》介绍:

1、《论语》成书于战国前期,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正值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诸侯争霸,思想活跃,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致力于传播他的教育思想和伦理观念,主张通过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来治理国家、安定社会。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在孔子去世后,将他的言论、行为及其与弟子的对话记录下来,整理成书,这就是《论语》。

3、《论语》全书共20篇,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内容涉及政治、伦理、教育、哲学、立身处世等多个领域。其语言简练,寓意深远,通过日常对话和具体事例传递哲理。

4、《论语》的编纂具有以下特点:

(1)、语录体为主:通过简短的对话和语录传递思想,语言通俗易懂,但寓意深刻。

(2)、情景对答: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日常对话,结合具体情境展现思想内核。

(3)、碎片化结构:缺乏严密逻辑架构,但通过具体事例展现思想,使读者在阅读中领悟哲理。

推荐工具
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