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略ing
切换模式
收藏列表
放到桌面
工具搜索
用户登陆

《论语》尧曰篇原文: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论语》尧曰篇译文:

尧说:“啊!舜啊,上天授予的统治权在你身上了,要真诚地坚守中正之道。如果天下百姓困苦贫穷,上天的俸禄就将永远终止。”舜也用同样的话告诫禹。商汤说:“我小子履,冒昧地用黑色公牛作祭品,恭敬地禀告伟大的上帝:有罪的人不敢擅自赦免,您的臣仆的善恶我也不隐瞒,这些都在您的明察之中。我自身有罪,不要牵连天下万方;天下万方有罪,都归罪于我自身。”周朝大封功臣,使善人都富贵起来。“虽然有至亲,也不如仁人可靠。百姓如果有过错,责任在我一人。”谨慎地统一度量衡,审定法度,恢复废弃的官职,四方的政令就能推行了。复兴灭亡的国家,接续断绝的家族,举用隐逸的人才,天下的百姓就会真心归顺。应当重视的是:百姓、粮食、丧葬、祭祀。宽厚就能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使百姓信任,勤敏就能取得功绩,公正就能使百姓喜悦。

子张问孔子:“怎样做才能从政呢?”孔子说:“崇尚五种美德,排除四种恶政,就可以从政了。”子张问:“哪五种美德?”孔子说:“君子给予恩惠而不耗费,役使百姓而不招致怨恨,追求仁德而不贪婪,安详舒泰而不骄傲,威严而不凶猛。”子张问:“怎样做才能给予恩惠而不耗费?”孔子说:“顺着百姓觉得有利可图的事情让他们去做,这不就是给予恩惠而不耗费吗?选择可以役使百姓的时候再去役使他们,又有谁会怨恨呢?追求仁德而得到了仁德,又哪里还会贪婪呢?君子无论人多人少,事大事小,都不敢怠慢,这不就是安详舒泰而不骄傲吗?君子衣冠整齐,目光严肃,使人望而生敬畏,这不就是威严而不凶猛吗?”子张问:“哪四种恶政?”孔子说:“不进行教育就杀戮叫做虐;不事先告诫就要求立即成功叫做暴;发布迟缓的命令却限定急迫的期限叫做贼;同样是给人财物,却出手吝啬,叫做小家子气。”

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不能成为君子;不懂得礼仪,就无法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无法真正了解他人。”

返回目录
关于《论语》介绍:

1、《论语》成书于战国前期,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正值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诸侯争霸,思想活跃,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致力于传播他的教育思想和伦理观念,主张通过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来治理国家、安定社会。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在孔子去世后,将他的言论、行为及其与弟子的对话记录下来,整理成书,这就是《论语》。

3、《论语》全书共20篇,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内容涉及政治、伦理、教育、哲学、立身处世等多个领域。其语言简练,寓意深远,通过日常对话和具体事例传递哲理。

4、《论语》的编纂具有以下特点:

(1)、语录体为主:通过简短的对话和语录传递思想,语言通俗易懂,但寓意深刻。

(2)、情景对答: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日常对话,结合具体情境展现思想内核。

(3)、碎片化结构:缺乏严密逻辑架构,但通过具体事例展现思想,使读者在阅读中领悟哲理。

推荐工具
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