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略ing
切换模式
收藏列表
放到桌面
工具搜索
用户登陆

《论语》子路篇原文: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论语》子路篇译文:

子路问如何处理政务,孔子说:“自己带头做事,再使百姓辛勤劳作。”子路请求进一步指教,孔子说:“不要懈怠。”

仲弓做了季氏的家臣,问如何处理政务,孔子说:“自己先给下属做出表率,赦免他们的小过错,提拔贤能的人才。”仲弓说:“怎么知道谁是贤才而加以举荐呢?”孔子说:“举荐你所了解的人。你所不了解的人,别人难道会埋没他们吗?”

子路说:“卫国的国君等待您去治理国家,您会先做什么?”孔子说:“那一定是纠正名分吧!”子路说:“有这种事吗?您真迂腐!为什么要纠正名分?”孔子说:“仲由,你太粗野了!君子对于自己不懂的事情,应当存疑而不妄加评论。名分不正,说话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制度就无从兴起;礼乐制度不能兴起,刑罚就不能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虎对待的。”

樊迟请求学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民。”又请求学种蔬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樊迟出去了,孔子说:“樊迟真是个小人!在上位者只要重视礼,百姓就没有敢不恭敬的;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百姓就没有敢不服从的;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信,百姓就没有敢不诚实的。如果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百姓就会背负着孩子来投奔,何必要自己种庄稼呢?”

孔子说:“熟读《诗经》三百首,让这种人处理政务,却行不通;派他出使到四方各国,又不能独立地应对外交;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

孔子说:“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百姓也会去实行;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百姓也不会服从。”

孔子说:“鲁国和卫国的政事,就像兄弟一样相似。”

孔子评论卫国的公子荆说:“他善于管理家政。刚开始有点财产时,他说:‘差不多就够了。’稍多一点时,他说:‘差不多完备了。’更多时,他说:‘差不多完美了。’”

孔子到卫国去,冉有为他驾车,孔子说:“人口真多呀!”冉有说:“人口已经够多了,还要再做什么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足。”冉有说:“富足之后呢?”孔子说:“对他们进行教化。”

孔子说:“如果有人任用我治理国家,一年便可以初见成效,三年就会大见成效。”

孔子说:“‘善人治理国家一百年,也就可以克服残暴、废除刑罚杀戮了。’这话真对啊!”

孔子说:“如果有王者兴起,也必定要经过三十年才能实现仁政。”

孔子说:“如果能端正自身的行为,处理政事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怎么能要求别人端正呢?”

冉有退朝回来,孔子问:“为什么这么晚?”冉有回答:“有政务。”孔子说:“恐怕是事吧。如果有政务,虽然国君不用我了,我仍然应该了解情况的。”

鲁定公问:“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盛,有这样的话吗?”孔子回答说:“不可能有这样的话,但有近乎这样的道理。有人说:‘做国君难,做臣子不易。’如果知道做国君的难,这不就近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吗?”定公又问:“一句话可以使国家灭亡,有这样的话吗?”孔子回答说:“不可能有这样的话,但有近乎这样的道理。有人说:‘我做国君没有其他乐事,只有我的话没有人敢违背。’如果说的话好,没有人违背,不也好吗?如果说的话不好而没有人违背,这不就近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灭亡吗?”

叶公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使近处的人满意,使远处的人来归附。”

子夏做莒父地方的行政长官,问怎样处理政务,孔子说:“不要图快,不要贪图小利。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叶公告诉孔子说:“我的乡里有个正直的人,他的父亲偷了羊,他告发了父亲。”孔子说:“我乡里的正直的人跟这不同: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正直就在其中了。”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平时在家中容貌端庄,办理事情严肃认真,对待别人忠心耿耿。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能放弃这些品德。”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使自己行为有耻辱感,出使到各国诸侯那里不辱君命,可以叫做士了。”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里的人称赞他尊敬兄长。”子贡说:“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而洁身自好,那是小人中的顽固派吧!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说:“如今那些做官的人又怎么样呢?”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值得谈论呢!”

孔子说:“我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往,只能与狂者、狷者相交往了。狂者敢作敢为,狷者对有些事是不肯干的。”

孔子说:“南方人有句话说:‘人要是没有长性,连巫医都做不成。’这句话说得真好啊!”接着引用《易经·恒卦·九三爻辞》说:“不能长久保持自己的德行,总有一天会遭受耻辱。”孔子说:“这就是说没有长性,不必算卦占卜了。”

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讲求和谐。”

子贡问道:“全乡的人都喜欢、称赞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还不行。”子贡又问:“全乡的人都厌恶、憎恨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还不行。最好是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厌恶他。”

孔子说:“君子安详舒泰而不傲慢盛气,小人傲慢盛气而不安详舒泰。”

孔子说:“刚强、果敢、朴实、谨慎,这四种品质接近仁德。”

子路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互相切磋,和顺相处,可以叫做士了。朋友之间互相切磋,兄弟之间和顺相处。”

孔子说:“善人教导百姓达到七年,也就可以叫他们去当兵打仗了。”

孔子说:“用没有受过训练的百姓去作战,这等于抛弃他们的生命。”

返回目录
关于《论语》介绍:

1、《论语》成书于战国前期,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正值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诸侯争霸,思想活跃,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致力于传播他的教育思想和伦理观念,主张通过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来治理国家、安定社会。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在孔子去世后,将他的言论、行为及其与弟子的对话记录下来,整理成书,这就是《论语》。

3、《论语》全书共20篇,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内容涉及政治、伦理、教育、哲学、立身处世等多个领域。其语言简练,寓意深远,通过日常对话和具体事例传递哲理。

4、《论语》的编纂具有以下特点:

(1)、语录体为主:通过简短的对话和语录传递思想,语言通俗易懂,但寓意深刻。

(2)、情景对答: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日常对话,结合具体情境展现思想内核。

(3)、碎片化结构:缺乏严密逻辑架构,但通过具体事例展现思想,使读者在阅读中领悟哲理。

主页 搜索 收藏 开灯关灯